Sunday, 20 April 2008

正義、和平、愛

這是我於08年4月19日在西門町之拉維納祈禱會上的分享內容

2/4/08 楊炎

說到和平,就不能不提正義,因為沒有正義,就沒有真正的和平,但有正義,就很容易達至和平嗎?如果用激烈的手段來爭取,不考慮人的感受,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愛,缺乏對不喜歡的人的愛,即使維護了正義,但會帶來和平嗎?我從自己的成長經驗,得出了一個結論。

我是在高中時,於念書的學校領洗的,對堂區沒什麼歸屬感,是一位主日教友。同年我進了香港理工學院繼續學業,參加了理工的天主教同學會,並積極參加同學會和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的活動。

在理工四年,我每年都是同學會的中堅份子。而在大學接觸到的信仰,大都是跟社會正義有關的,解放神學和馬克思主義聽了不少,社會批判做了不少,強調要抗爭,以上山打遊擊戰的教會人士為模範,但就很少談到愛,特別是愛敵人。

理工畢業後一年,為了互相支持延續大學時代的信仰理想,我與一群大專聯會的熱心份子合租了一個單位一起生活,我們叫那個單位做我們的「公社」。相見好,同住難,雖然學生時期自覺很受歡迎,但其實只是別人欣賞自己的工作態度而已。以暑假為例,每年同學們都會出外旅遊,但我則每年都留下來工作和學習,且對同學們這些心態不敢苟同,給大家帶來頗大的壓力。

作為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典型第一型人,我對自己要求高,對身邊的人要求也高,會要求聯會的同學言行合一。我們既批判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就應身體力行,不能只是課餘或工餘參加一些社會正義的活動,而是要什麼時候都保持覺醒、抗爭,但就沒有考慮別人的困難和感受,忽略了對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愛。

與同學相聚的時間大都是開會和工作,之後各自歸家,自己感受不到別人的反應,別人也有空間避開自己的標準和壓迫。但住在一起後,情況就不一樣,彼此的關係逐漸惡化,自己對公社成員的不滿愈來愈大,愛愈來愈少,內心也愈來愈難受,直到一天,實在忍無可忍,就寫了一封數千字的公開信給公社的成員,徹底表達自己的痛苦。

感謝天主,在公開表白後,大家都很冷靜的回覆我,我才知道我在大家眼中是一個只知正義、可敬但毫不可愛的人。一直以來,我都認同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但要在這個充滿不公義的社會取得僅有的正義,又好像除了抗爭就別無他途,但我們的抗爭好像只帶來敵意,毫不和平。

記得當年大專聯會曾公開向主教抗爭,使聯會和教區高層的關係十分緊張,我們都自命為不受教區歡迎的人物。但數年後,充滿愛德的主教竟邀請我們公社的一些成員加入教區的正義和平委員會。經過討論後,他們決定以利用教區資源爭取正義和平為前題接受了邀請,就這樣聯會的活躍份子畢業後,就不斷的被邀請加入正義和平委員會,直到今天。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雖然是策略性地加入教區組織,但後來大家關係逐步修和,彼此多了瞭解,多了愛,多了包容,才能和平共處到今天。如果加入之後我們事事只求正義,完全不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斷的批評教區,完全不講愛德,恐怕主教也很難說服其他的教會高層,不斷的接納這些教會內的異見人士了。

我從沒有做過正委的委員,但認識的教會朋友中,卻大都誤會我曾經當過正委委員。我只是參加過正委的活動和工作很多很多年,我與現在的正委職員和委員仍保持接觸。其實擔當過職位又算什麼?我相信我能持續不斷的參與正委的活動,除了為正義和平外,更重要是正委的人和我間的一份微妙關係,當中少不了的,是「愛」。

當搬到公社之後,我就很少進堂,覺得不能從堂區得到什麼,所以只參加教區層面的正義和平工作,也就很少機會接觸到教會的傳統信仰和對愛的理解,後來更花了不少時間在政黨活動,包括籌組香港的民主黨和參與大大小小的助選工程。但我一直保持與天主教大專學生的接觸和參與正委的活動。多年後才再次進堂,可能是那時我才感到天主的召叫。

多年的公社生活結束後,一位在大專學生時代認識的朋友,以香港天主教青年聯會執行秘書的身份邀請我當青年聯會的幹事,並強調工作很少,一個月開一次會而已。我很爽快的答應了,但堅拒出任會長,即使職位懸空。這個時候,經過多年歷練的我,人際關係已大有改善,但在一群只談公義、不談祈禱、不喜歡進堂的教友中間,對天主的愛仍然充滿疑惑,也不知怎樣才能弭平為正義抗爭帶來的傷痕。

當時香港教區正檢討青年聯會的角色,結論是趨向解散聯會,另成立新組織。我那位執行秘書朋友同意教區的觀點,私下決定解僱所有職員,然後自己辭職,但我們一群幹事卻有所保留,最後由我出面聘回被解僱的職員,接受執行秘書請辭,和找另一位朋友接任執行秘書。天主保佑,這近乎不可能的任務卻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了,而且我還能很耐心地跟舊執行秘書夫婦二人傾談,他們雖然很不滿意我們的處理方法,但可能他們仍感到我對他們的良好態度,感受到愛,而不是恨,所以至今我們再見亦是朋友。

現在回想,或許是天主通過這些事,讓我在爭取正義和平的抗爭中找到平衡點。雖有對抗,但沒有對罵,所以當時我自我感覺尚好,沒有太大的不平安感覺。之後,我與新執行秘書合作組織數百香港青年參加世青,而工餘時間的活動就從政黨逐漸轉到青年聯會,正式當了會長,更配合教區成立了天主教青年牧民委員會。

但是,在這階段,我仍經歷了多次的人際衝突。青年聯會後來請了一位新職員,他有著我大專時代的影子,且說話更直接,不時在會議上與我爭論及對我提出指責,那時我經常感到被誤解,滿肚子委屈,讓我體驗到何謂不近人情,但也學習到忍耐、包容及愛難相處的人。多年後,這位曾經經常為難我的人,輾轉到了正委當職員,我們又再度合作,而他就經常找我幫忙,我來台之前,更是他組織正委的朋友為我送行。

在青委組成初期,也曾與副主教發生了衝突。在招聘和解僱職員上,我認為副主教不公義,為了替受害者出頭,也為了安慰飽受打擊的青委主席,我多次聯繫青委的委員,以及正委和勞工事務委員會的朋友要求協助,後來受害人為免事件演變成教會醜聞,決定中止追究,我們也就沒有抗爭下去,不過後來我們還是委託一位神父朋友向教宗駐香港代表反映這件事。那時我對這位副主教相當不滿,他也可能對我很不滿。但在經過方濟會多年燻陶,在多談愛,特別是愛仇人後,我對這位副主教的不滿已變成過去。

教區籌備成立青委時,對青年聯會的資助也撤銷了,不再提供辦公室給青年聯會。在一位方濟會神父協助下,才在他任本堂的堂區辦事處為聯會找到安身之所。與此同時,我與較重靈修的青年多了接觸,天主更通過他們的口召叫我重新進堂,那時我已搬到另一個由方濟會管理的堂區,開始接觸方濟精神。

由於人手及工作分配等原因,方濟會不久就離開了我那個堂區,但我已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方濟的和平友愛精神影響,多了參與祈禱活動,又去了亞西西朝聖。至於新本堂,是一個傳統且自我的人,與堂區不少熱心教友發生了多次衝突,我作為組長的堂區關社組就帶頭組織教友與新本堂抗爭和向主教投訴,最後要勞動副主教來堂區進行調解。

副主教在堂區見到我,可能以為我是抗爭的發動人,其實當時我雖然也很不滿新本堂的所作所為,但我對他還是很有禮貌,會心平氣和地與他辯論,沒有動怒,只是我們的組員很多沉不下氣,跟他發生過頗激烈的爭吵,以致後來他對我表示要我重組關社組,我當然是拒絕了。雖然我就此處在不滿本堂的組員和不滿組員的本堂之間,成了磨心。

在拒絕神父的要求時也曾經動過怒,但我那時發覺自己已愈來愈有能力將事和人分開,會愛與自己抗爭的人,當磨心也不會很難受。而大家激動過後,在我有限的協調下,大家仍能維持關係,和平共處,不致決裂,近年更有和好跡象。

在公社生活階段,我是一個正義而不懂愛的人,可幸在天主的引領下,今天我明白缺少愛的正義和暴力的抗爭,都很難帶來真正的和平。暴力的抗爭,無論是肢體上還是口頭上的,都會造成人與人之間新的傷害,令正義蒙上陰影,為仇恨埋下種子。沒有正義,就沒有真正的和平,但在爭取過程中,卻不能忘記愛,不能有暴力。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能以這樣的態度去爭取正義與和平。

最後,我以伯多祿前書第二章23節和默示錄第二章2-4節與大家共勉。

伯前:他受辱罵,卻不還罵;他受虐待,卻不報復,只將自己交給那照正義行審判的天主。

默:我知道你的作為、你的苦勞和你的堅忍;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也知道你有堅忍,為了我的名字受了苦,而毫不厭倦。可是,我有反對你的一條,就是你拋棄了你起初的愛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