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方濟會泰山會院二樓聖堂馬槽
概念、統籌:劉維喆(Augustinus Liu)
同 工:丁亥年望會團體、會院長工Gilbert
這個馬槽是在於表現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的奧蹟。
『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Jn 1:14)』,這是在說,天主親自來到我們中間,在我們之間搭起了帳棚。帳棚外型能夠指涉降孕奧蹟,在此不待多言。
這個帳棚不是緊密合攏,而是敞開的,這象徵著天主對人的啟示的發生,將遮蔽物揭露開來,使人能窺見內裡堂奧。
整個帳棚沒有用一根柱子,而是由兩條鐵線,分別固定在天花板的掛勾上。由上垂墜下來,而非由地向上搭造的這件事,也能夠有象徵性意義。
取材自會院窗簾,以及電風扇網蓋所構成的帳棚,在搭配了下座而往下、往外撐開時,產生了非預期的效果。帳棚的最上端像是聖母的后冠,簾布開敞、垂墜的樣式,像是聖母的頭紗兼斗蓬,布的曳地下緣又像是聖母的裙擺。
有一個未實現的構想,那是將帳棚做成向地倒開的百合花形狀,就像是巴勒斯坦聖地納匝肋(拿撒勒)的聖母領報大殿的圓錐屋頂造型。
放置在翻開的思高版聖經上的聖嬰塑像,填滿了整個馬槽的意義的核心。翻開的左頁是《若望福音(約翰福音)》的開端,聖嬰則躺臥在右頁空白處。左頁是若望團體關於基督的信仰反省與神學,右頁則是所談論對象的現身。
這個白冷聖經(思高聖經的另個名稱)與聖嬰的聯合構造,放置在圓形的明鏡上。明鏡至少有兩個指涉,一個與節期有關,另一個則帶有方濟會背景。『…他是天主光榮的反映,是天主本體的真像,‥(Heb 1:3)』,這是聖誕節天明彌撒的第二篇讀經,是在強調基督在天主的啟示當中所具有的獨特地位。為方濟會背景來說,聖佳蘭寫給Bl. Agnus of Prague的第四封書信當中14~26節(方濟會全集2902~2904),以「明鏡」之喻來談論對於耶穌基督的默觀。在明鏡上,反映出有福的貧窮、聖善的謙遜與不可言喻的愛德;在明鏡的邊緣,是被放置在馬槽,及用襁褓所裹起來的他的貧窮;在明鏡表面上,留意到他為救贖整個人類所忍受的聖善謙遜、有福貧窮、勞苦及負擔;在明鏡的深處,則可靜觀那不可言喻的愛德,這愛德引領他在十架上以最羞辱的方式死去。綜上,明鏡的兩個指涉,必得迴反到對於天主救恩行動的瞭解,才能得到充實;這救恩行動有一個很大的特徵,那就是天主親自進入了人類悲慘的處境當中,為能救拔我人。
明鏡區域以外的黑色圓桌部分,放置了六張痲瘋病人的相片,這是在說基督的降生,是進入了人類悲慘的生存境況當中,且與苦難者處於同樣的高度。此外,痲瘋病人進入帳幕內部(亦即聖域),這是在說耶穌的到來,重新立下了潔╱不潔及聖╱俗的區分;他帶來了新秩序,他要重新引導人們獲得自由。『因為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與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Jn 1:17)』
光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他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Jn 1:4)』,若我們以溯源法,可以將象徵生命的光之源頭,視作為生命本原的象徵。這光從帳棚頂部向下投射,打在降生成人的聖言上,這是象徵著本原與其表詮者(聖子可說是父的表詮者…『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他給我們詳述了(Jn 1:18)』)的關係;當投射光經由明鏡之反射,投映在天花板上時,這是在說聖父的光榮經由子而反映出來,他反映的是聖父的光榮,他的光源自於聖父,在他內便能迴返至本原,能窺見本體之真相。
光的非預期效果在於營造出一種類似家庭的溫馨氣氛。「想要回家」是基督信仰內部的強大的心理動因。既帶有漂泊特徵,又具有家庭氣氛的矛盾組合,可以告訴我們,此世的寓所是暫時的,生命的本原才真是家鄉。
概念、統籌:劉維喆(Augustinus Liu)
同 工:丁亥年望會團體、會院長工Gilbert
這個馬槽是在於表現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的奧蹟。
『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Jn 1:14)』,這是在說,天主親自來到我們中間,在我們之間搭起了帳棚。帳棚外型能夠指涉降孕奧蹟,在此不待多言。
這個帳棚不是緊密合攏,而是敞開的,這象徵著天主對人的啟示的發生,將遮蔽物揭露開來,使人能窺見內裡堂奧。
整個帳棚沒有用一根柱子,而是由兩條鐵線,分別固定在天花板的掛勾上。由上垂墜下來,而非由地向上搭造的這件事,也能夠有象徵性意義。
取材自會院窗簾,以及電風扇網蓋所構成的帳棚,在搭配了下座而往下、往外撐開時,產生了非預期的效果。帳棚的最上端像是聖母的后冠,簾布開敞、垂墜的樣式,像是聖母的頭紗兼斗蓬,布的曳地下緣又像是聖母的裙擺。
有一個未實現的構想,那是將帳棚做成向地倒開的百合花形狀,就像是巴勒斯坦聖地納匝肋(拿撒勒)的聖母領報大殿的圓錐屋頂造型。
放置在翻開的思高版聖經上的聖嬰塑像,填滿了整個馬槽的意義的核心。翻開的左頁是《若望福音(約翰福音)》的開端,聖嬰則躺臥在右頁空白處。左頁是若望團體關於基督的信仰反省與神學,右頁則是所談論對象的現身。
這個白冷聖經(思高聖經的另個名稱)與聖嬰的聯合構造,放置在圓形的明鏡上。明鏡至少有兩個指涉,一個與節期有關,另一個則帶有方濟會背景。『…他是天主光榮的反映,是天主本體的真像,‥(Heb 1:3)』,這是聖誕節天明彌撒的第二篇讀經,是在強調基督在天主的啟示當中所具有的獨特地位。為方濟會背景來說,聖佳蘭寫給Bl. Agnus of Prague的第四封書信當中14~26節(方濟會全集2902~2904),以「明鏡」之喻來談論對於耶穌基督的默觀。在明鏡上,反映出有福的貧窮、聖善的謙遜與不可言喻的愛德;在明鏡的邊緣,是被放置在馬槽,及用襁褓所裹起來的他的貧窮;在明鏡表面上,留意到他為救贖整個人類所忍受的聖善謙遜、有福貧窮、勞苦及負擔;在明鏡的深處,則可靜觀那不可言喻的愛德,這愛德引領他在十架上以最羞辱的方式死去。綜上,明鏡的兩個指涉,必得迴反到對於天主救恩行動的瞭解,才能得到充實;這救恩行動有一個很大的特徵,那就是天主親自進入了人類悲慘的處境當中,為能救拔我人。
明鏡區域以外的黑色圓桌部分,放置了六張痲瘋病人的相片,這是在說基督的降生,是進入了人類悲慘的生存境況當中,且與苦難者處於同樣的高度。此外,痲瘋病人進入帳幕內部(亦即聖域),這是在說耶穌的到來,重新立下了潔╱不潔及聖╱俗的區分;他帶來了新秩序,他要重新引導人們獲得自由。『因為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與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Jn 1:17)』
光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他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Jn 1:4)』,若我們以溯源法,可以將象徵生命的光之源頭,視作為生命本原的象徵。這光從帳棚頂部向下投射,打在降生成人的聖言上,這是象徵著本原與其表詮者(聖子可說是父的表詮者…『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他給我們詳述了(Jn 1:18)』)的關係;當投射光經由明鏡之反射,投映在天花板上時,這是在說聖父的光榮經由子而反映出來,他反映的是聖父的光榮,他的光源自於聖父,在他內便能迴返至本原,能窺見本體之真相。
光的非預期效果在於營造出一種類似家庭的溫馨氣氛。「想要回家」是基督信仰內部的強大的心理動因。既帶有漂泊特徵,又具有家庭氣氛的矛盾組合,可以告訴我們,此世的寓所是暫時的,生命的本原才真是家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